吾爱中文
吾爱中文 > 出笼记 > 第21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5节

 

……

总计划书中。

湘地也是一个水道密布的区域,统伐区这次进军不仅仅是要维护铁路交通线,同时也准备将运河交通线给打通了。

特殊调查者们(黄景飞)深入了湘地,确定了各个河道现在的近况。不少地方淡水藤壶成灾,需要专门的河道粉碎机进行疏通。至于在湘西,毒刺地蓬在扩张面积,需要用燃烧弹进行遏制后同步进行打击,以免压制了东边的生物群落,让西边的群落有了发展空间。

……

11月份。

当统伐区正开始了自己应对“基因入侵”的行动方针时,

从建邺来,进行采购机械零件的商务派们,终于搞清楚了统伐区所谓“维护人类生态利益”话语背后的意思。

建邺的这些外事部门人员,这才明白,几个月来,他们主观认为的统伐区会在东海配合自己,完全是臆想。

那时的发言,其实是统伐区从西北方向内陆反推的宣传。至于东边的建邺直面的东海危机,统伐区压根就没想过出大力

建邺城的这帮,看着“末日前电影大片”长大的这几代,实在是生活在文化荒漠。

实力倒转

组织力很重要,这是上下的共识。但往往由于所在的上下位置不同,不同人解读的优先度不同。

卫刁民对组织力的解读不是自上对下俯视时的“听话”,而是自下而上要求各部门各个人员的积极思考和行动对接。

故,卫铿的“组织力”更倾向于用在计划准备阶段。而不只是压轴在计划进行时每个人非凡的服从性上。

秉持着上述精神,

潘多拉历151年时,统伐区的军事体系,一直是朝着消除一些不确定性的方向做准备。

制度改革上已经深入到:团级指挥中心,要为“任何一场十人以下级的伤亡”担责承受处分的程度。死人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这也是完成战斗任务中,必须要控制的指标。

至于如何降低伤亡到个位数,乃至零。

1:最内层保护,所有的人都被钢包住:部队成员不是待在装甲车中,就是要穿着殖装装甲。就连维修战车履带,换发动机,都得穿着装甲。

2:在中距建立筛网,减少与敌人作战力量突然遭遇的情况。具体操作:部署大量警戒战猫(五公斤以下)在作战队伍的三公里范围,同时每个排级力量,都要有专门的机械兽班组,保持十五只以上的突刺战猫(二十公斤级)进行搜查。

3:在长远距离上掌握察打主动权。为此要确保战场信息通畅,再据此通过机械化的运动优势避开敌人主动进攻,同时建立强大的火力投送力量。

152年一月,统伐军举行演习作战,在北线区域建立的五百多个战地飞场上,一架架载重五百公斤的轰炸机正在机场上排列,这种排列起飞对地勤要求非常高。

而且这次演习还处在一场大战役中,飞机的起飞,时刻要服从分钟尺度上的战役调度指挥。

为此所有机场塔台的碳基通讯站都有三套备份。

同时安2的构型也不适合空中作战,统伐区现在新装备的是参考雅克6设计的战机。这是一种悬臂式低单翼全木结构轻型轰炸机。

大搞轰炸机,而不是囤弹道导弹,是出于成本和现实考虑。

那样几十辆原木车子对敌人齐射的场面,卫老爷确实也想要。

可就算现在相关生物导引的弹头科技已经发展起来,一百公里外的大型飞弹部署的难点还是卡在了载具体系上。

绝命位面大型运载车辆的传动结构,让卫老爷看了资料后,直接塞到二十年长期发展计划中。那玩意要是以现在的技术造,倾工厂之力,可能都做不来上千个部件中的一个。

所以趁着当下洛奇亚能掌握制空权,用飞机载着云爆弹,不香嘛?

云爆弹卫老爷已经搞出来了,而且还是二代云爆弹,抛洒和起爆一个弹头就能完成:第一爆,抛洒烷烃,第二次点火。

这玩意以绝命位面传来技术资料为基础,又由卫铿在系统的辅助下,细化一下工艺,就搞出来了。云爆弹的技术含量是在设计上,比如两次点火间隔时间,以及引线的稳定度。

这比发动机电火花那种要重复使用的东西的技术难度要低多了。

……

在机场上,进行第一波试验的是有卫铿领队的队伍。

轰炸机携带的是一枚四百公斤重的滑翔翼炸弹,战斗部二百公斤,内部装药是烷烃燃料,控制滑翔翼展开的是生物肌肉结构。这是本土科技成功应用的典范,大大的降低了制导巡航的成本。

现在这架飞机,航行了两百公里后,在战区五十公里外投掷了这枚炸弹,而炸弹下落时迅速的展开了折叠翅,前后两对翅膀构成了一个菱形。

地面上的卫铿头戴殖装信息头盔,准确的感应到了这枚炸弹的状态。

仿佛自己就代入了这个弹头一样,用武侠的话‘人马合一,人剑合一’这叫做‘人弹合一’——呃,艾特一下“神风”。

此时正在滑翔下落的飞弹中,其钢壳内的生物力场,完成了信息对接,代替神经元链接了弹体各个部分。

卫铿根据这个炸弹上鸟类组织的平衡感知系统,了解了其姿态,且根据其蜻蜓视觉系统,看到了大地。

卫铿深呼了一口气,进行了遥控,

这枚弹头精准的落在了卫铿侦查个体前方的十五公里处,闪烁间扩散出了白色冲击波(这是水汽凝结出的云华),以及那赤红的火云。

十分钟后,前方的观察员抵达现场,确定炸点中心距离标记中心误差不过三米,而爆炸对砖瓦建筑毁灭力的杀伤范围达到了一百米。而藏在三米地道内的实验种,被直接震死。

接下来将继续试验,这种远距离、即时的打击对动态集群的杀伤效果。

……

这种信息化模式是在效仿二十一世纪俄式低成本作战体系。

第三次信息革命后,相对于美国出动的比“等重黄金还贵”轰炸机,投掷的流线外形的低阻弹头(流线外壳的加工成本是很高的,是要上数控车床的。)

俄国人在用装甲车和机枪占领高地,压制周边放空火力后,让直升机吊着高阻炸弹悬吊在敌上方投掷!(高阻炸弹是钢桶焊接工艺,信息化战争前动辄地毯式轰炸,就能看出这类炸弹的低成本)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