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
有人说:有了银子还愁没粮食吃吗?
还有人问:这份差事能做多久?要是隻干一两个月就回来,那可就不划算了。
众人纷纷表示有理,将询问的目光投向吴蔚和绣娘,吴蔚答道:“告示上没说。”
吴蔚的眼中划过一丝担忧,古代手握权柄者追求长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儿,可今年的气候如此反常,吴蔚很担心有人禁不起这一两银子月钱的诱惑,一旦荒了田地,就怕有银子也未必买到粮食,于是便劝道:“不过……我看这告示里的内容,宜王殿下应该是想采药石炼丹的,炼丹需要的材料不多,这么多人一起干,这份工作未必能做太久,乡亲们还是慎重些吧,为了银子,荒了庄稼不划算,自家仓里有余粮,心里才踏实。”
经吴蔚这一说,不少人都熄了火,但也有些人在心中默默算了笔帐:陛下天恩免了一年的赋税,只要这份差事能做上三个月,那便是稳赚不赔的。若拉上自家婆娘去做个厨娘,即便是到了秋天需要出去买粮食,也能剩下二两的银子,家里的田地嘛……让别人种又不是不行,毕竟这里面不少人家里有好几个壮丁呢,要是哥几个结伴过去,那不是赚得更多了?
吴蔚几不可闻地发出一声叹息,轻声道:“绣娘,我们回去吧。”
“好。”
谁的回信
一月后, 吴蔚带着从张成那儿得到的失望和最后一丝希望,与绣娘共骑丑丑往泰州的方向去了。
半月前,吴蔚又去了一趟清河县, 看到的却是满面愁容的张成, 他的日子也不好过,曾经一个意气风发的县太爷, 如今俨然成了一个空架子。
本地乡绅不把他放在眼里, 府衙里的小吏精明得很,每天笑眯眯地应付他,却也不把他当回事儿。发出去的政令只是在衙门里溜一个圈, 然后再飞回到他的大案上, 无数个看似“合情合理”的名头应付他。
张成也曾一怒之下给一个捕快上了板子, 可行刑的人早就练就了一手好功夫,那人被打了四十大板, 据说第二天就能下床了,却直接托病不来衙门点卯。
清河县境内山多,矿多, 张成本想开辟出来一个山头,召集人手开山采矿, 抓紧做出吴蔚所说的那个“化肥”,可“烧灰”是一门暴利,好的矿山早就本当地的乡绅把持了, 还有一些则是大户人家的祖坟所在,根本碰不得。
张成有意用衙门的银子从那些“烧灰大户”手里买下一两个山头, 可惜县令的权限实在有限, 需得提交州府审批,奈何张成上无庇佑, 下无根基,中间还有一层层乡绅阻挠,递上去的书信不仅没不到上峰的支持,反而被斥责了一顿。
说张成利益熏心,这“烧灰”的手续早都满了,如今清河县境内的矿山都已有主,他们每年向朝廷缴纳足额税银,官府如何再插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