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节
朱允炆看着眼前的鱼羹,品了品,说道:“道理虽是相通,可做起来难,想要做好更难。朕已经给户部放了风声,打算设置中央钱庄。”
宁妃聪颖,笑道:“那户部一定会反对。”
朱允炆哈哈笑了笑,道:“没错,他们会反对,而且不会反对一次。只是朕给他们机会,希望他们与朕共进退,若他们不要这个机会,而是想要在朕身上捞取好处,到时候吃了巨亏,也怨不得朕。”
宁妃莞尔,提醒道:“百姓还好说,他们手中的银本就不多,可百官、商贾未必会放过如此机会。谁都知道银贱铜贵,若有人大量囤积铜钱,必会导致铜更贵,凭空多出来许多利来,他们必会争抢。”
朱允炆示意宁妃一起用膳,道:“争,他们不争,我们如何赚一笔?秘密运抵京师的铜币已堆积如山,何福那边冲压铸币也已实现,后续供应不会出问题。银贱铜贵已到了危险地步,再如此下去,必影响民间生活,钱庄已经等不得了。”
宁妃清楚朱允炆的谋划,中央钱庄的原始资本积累,便是以后宫营收为主,后来何福带匠人开大铜矿,铸造铜币,积累了近十个月,已形成了相当规模,推出钱庄,是有条件的。
“臣妾有一事不明。”
宁妃拿出了一枚铜钱,放在桌案上。
朱允炆看了一眼,解释道:“可是在疑惑,为何到了建文朝,铜币依旧是洪武通宝,而不是建文通宝?”
宁妃微微点头,眼神中充满疑惑。
朱允炆严肃地说道:“太祖自言,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回顾太祖一生,其聪敏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
“虽诛杀良多,冤案多出,然就其功绩来看,仅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恢复中华,便足以让其彪炳史册,千古流芳。”
“如此功业,当为万民永记。朕不打算铸造建文通宝,也不打算改建文钱钞,这天底下,应只有大明宝钞,只有洪武通宝!开国之艰,中华之立的无上功德,应让太祖以这种方式永存于世。”
宁妃听闻,肃然起身,行礼道:“皇上有如此认知与决断,是大明之福。”
翌日一早,户部黄子澄、夏元吉便联同内阁解缙、张紞求见。
夏元吉苦口婆心,劝道:“皇上,若准备铜币不足,挤兑风潮起时便是中央钱庄关门之时啊。”
朱允炆拍了拍桌子,阴沉着脸说道:“朕已从后宫中,筹措了三十万贯铜钱,这只是朕注入钱庄的。一旦引利法策颁布,百官跟进将铜币存入钱庄,便可拥有大量铜钱,京师商贾、百姓,能兑多少铜钱?只要兑换下去,银贱铜贵的局面便会改观。”
“可是,若是依旧不够兑换的,如何收拾局面?”
夏元吉咬着牙,冒着被降罪的危险说道。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气,道:“不会不够,朕盘算过,若是在京师兑出五十万贯铜钱,民间铜荒便会缓解,若是兑出八十万贯铜钱,铜钱便会走低。夏爱卿,民间缺铜已成大疾,中央钱庄需早日面世,朕意已决,无需多言。”
黄子澄止住了夏元吉,道:“既然皇上已下决心,户部存铜五十万贯,愿拿出二十万贯,以支钱庄,剩余三十万贯,实乃不宜动用。”
朱允炆微微眯起眼,看着黄子澄,说道:“二十万贯铜钱入钱庄后,钱庄会拿出相应银两送至户部。如此一来,户部可是会大赚一笔啊,罢了,既是户部好心,朕不准也是不妥。”
黄子澄不知道朱允炆哪里来的底气会赚,早已做好了亏损的准备,但有什么办法,现在不说明底线,一旦钱庄无以为继,皇上发怒,干涉户部,那岂不是财政大乱?
解缙见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也不再说钱庄之事,道:“皇上,眼下各地秋收已是入仓,为百姓过一安稳舒适之年,臣请命新建八座粮仓,以朝廷名义收购粮食,充实粮库,以备灾兵。”
朱允炆看向黄子澄、夏元吉。
黄子澄表示道:“金川外门大型粮仓,有助平抑京师粮价,可一旦地方出了问题,自京师调动总有些缓慢。臣认为,多设粮仓,如磐石多铸,稳百姓生活如泰山。”
“既然户部没有意见,那便选址,多设几座粮仓吧,但具体位置,朕认为应以北为主,以南为辅。”
朱允炆吩咐双喜拿出舆图。
北方粮食供应本就存在困难,加之又存有大军,虽说大部分区域军屯还在施行,可一旦出了天灾,粮食减产必会引起大麻烦,不若提前布置。
最主要的考量,还是军事。
通过大明舆图,朱允炆与解缙、黄子澄等人,最终决定,设北平仓、徐州仓、大同仓、淮安仓、真定仓、广东仓、吉安仓、汀州仓八大粮仓。
粮仓规模不一,分在八十万石至三百万石之间。
朱允炆特别强调广东仓不低于二百万石,这让解缙敏锐的察觉到,皇上对于南面的事尤为重视,联想到先前户部发往广西、广东等地公文,可以揣测,皇上极有可能会对安南动用大军。
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开封抓人,造反未遂
就在朱允炆于朝堂之上,宣布推出皇家中央钱庄的同一天,铁铉带领一万兵马,抵近开封城。
周王朱橚听到消息,也不由暗暗警惕,安排朱有炖秘密联系三卫将领,并调遣部分卫队埋伏在周王府内外,以防不测。
郁新、景清巡查开封府地方归来,端坐开封知府大堂,以勾结白莲教,贪污腐败,勾结藩王等八条罪状,下令摘掉开封知府任毅的乌纱帽,将其打入囚车,一同被处置的,多达二十余人。
开封官场几近塌陷,震惊开封内外。
薛夏匆匆走入后堂,对郁新禀告道:“铁铉将军距离城外只有十里,是否入城,还请阁老示下。”
郁新凝重地问道:“三护卫中,有多少离开军营的?”
薛夏严肃地回道:“近两千人。”
郁新踱步,忧虑道:“这些多人一旦反叛,城中百姓必然遭殃。告诉铁铉,驻扎城外,不可轻举妄动。”
“可是大人,若铁铉大军不入城,周王一旦起兵控制城门,这城中百姓便成了瓮中之物,是生是死,将全凭周王一念!”
薛夏连忙劝道。
郁新摆了摆手,自信地说道:“我已有安排,郭栾可醒了?”
薛夏脸色有些难看,叹息道:“郭栾败于顾三审,一心求死,以头撞树极是用力,虽救下了生命,但至今尚未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