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中文
吾爱中文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1227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27节

 

朱权亲自带船队,摧毁了英法两国所有的船只,并杀敌八千余,立下了石碑,下次谁再敢动手,灭国。因为大明的强势介入,英格兰国与法兰西国都害怕了,不得不各自回家,接受大明的条件。

一年前,朱允炆下旨,打造诺曼底水师船队,船队规模为五艘大宝船,十五艘纯铁蒸汽机船,兵力为两个卫,一万余人,五年一轮换。

倾销,水师进驻,调停战争。

这是大明在欧洲的动作。

在中亚,哈里早在五年前就消灭了奥斯曼帝国的残余力量,控制的版图扩张到地中海。

今年,建文二十六年。

朱允炆被肺病折磨了十年,体力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就连睡觉的时间也大不如从前。

十年风雨吹打而过,终还将人打得沧桑了。

“皇爷爷。”

朱遵铮走了过来,恭恭敬敬地行礼。

朱允炆满意地看着朱遵铮,问道:“今日清晨可练武了?”

朱遵铮点头:“跟着汤指挥使练了半个时辰。”

朱允炆含笑:“莫要怕吃苦受累,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当帝王的轻巧了,过于享受了,那官员就懈怠了,百姓就苦了。大明的根基在于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道理你一定要记住了。”

朱遵铮恭恭敬敬行礼:“皇爷爷说的话,皇孙都记在心里。”

朱允炆拉着朱遵铮的手,笑道:“去吧,给你爹发一封电报,让他从天津回来吧,朕有事要交代。”

朱遵铮欢喜地走了。

朱允炆走至门口,挺直胸膛,看着蓝天白云,对身后的马恩慧说道:“皇后,这些年来,朕最愧对的便是你,多少次外出,你都留在这皇宫里。很快,我们就可以一起出去了。”

马恩慧看着迈过门槛的朱允炆,行礼道:“那就去一趟皇上魂牵梦萦的地方看看。”

朱允炆笑着摆了摆手,走入武英殿。

翻看了几份奏折,朱允炆微微摇了摇头,当打开一份奏折,看到是于谦写的时,眼神一亮。

建文二十二年时,于谦以国子监考核第一的成绩结业,随后进入朝堂,担任兵部主事,同时是东宫僚官,被朱文奎委托教导皇太孙。

可以说于谦是朱遵铮的启蒙老师,只不过朱允炆在半年之后便将于谦外调至山西充当知府,仅仅两年,便破格提拔为山西布政使,成为了大明王朝最年轻的布政使官员。这一干,又是近两年,直至现在还没有返京。

朱允炆看着于谦的文书,这个刚毅的年轻人终于还是无可阻挡地展示出了自己惊人的治理能力,他爱民,办事利索,他善解民事,深得民心。

于谦提出养民三策,希望放缓基建进度,尤其是开山之事需要暂缓,理由是等待国子监匠学院研究出新型的施工器械,以减少人员伤亡,加快施工效率。

朱允炆知道国子监正在研究新型的开山之法,比如不再采取开凿、清理、铺筑分开的作业方案,而是想要在开凿的同时就铺筑铁路,使用铁路来运输开山的碎石,不再使用笨拙的人工清理方案。

在开山工具上,国子监也希望打造一种蒸汽机为动力的铁钎子直接开山,或使用火器,以不同的布置方式来提升炸山效果。

等一等,也未尝不可。

朱允炆不打算将于谦调到北京了,这是朱文奎的事。

朱文奎在外历练多年,终于成长为了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在朱文奎自天津港返回北京之后,朱允炆便在次日的朝会之上,面对群臣与太子,宣布道:“朕垂垂老矣,体不能久行,政务不能久看,精力不济,思虑不周,难免贻误国事。念太子朱文奎监国期间品性、能力、智慧绝佳,又在治军期间有所作为,懂军略,得军心,朕决定,于元旦之日,禅位于太子。”

解缙、杨士奇、徐辉祖等人虽万万不舍,可也架不住朱允炆退意已决。

建文二十六年腊月,建文报刊登了建文皇帝准备禅让的消息,天下万民震惊,不舍之声四起。

文臣讴歌。

百姓哭嚎。

将校悲痛。

朱允炆完全可以不退位,以他的威望、才能与智慧,完全可以治理大明至终老。

他可以握着生杀大权,可以握着权势,无人可以忤逆于他。但他终究还是为了大明王朝,为了百姓,为了江山社稷,选择了退位。

元旦,禅让。

元旦,大明王朝进入了朱文奎的祐华元年。

国祚永延(大结局)

祐华元年,元旦。

朱文奎身着龙袍,第一次登临奉天殿宝座,威严地看着山呼万岁的群臣,虚抬右手,沉声道:“众爱卿平身!”

待群臣起身,恭贺了去,朱文奎端正坐姿,喊道:“不久之前,朕站在大明英烈碑之下,忍不住追思洪武、建文朝的英烈先辈,是他们用一腔热血,铸造了大明江山社稷之基!是他们用铮铮傲骨,缔造了如今大明盛世!”

“朕初掌大宝,御极四海,愿与诸爱卿同道,继承洪武遗志,建文宏图,以万民苍生、斯民小康为本,以江山代代,国祚永延为使命,励精图治,将大明王朝推向更繁荣、更富强、更强大、更自豪的新时代!”

解缙、杨士奇等肃然行礼,高呼道:“吾皇圣明!”

朱文奎起身,抬手道:“天祐中华,我辈当奋起而为。日月大明,君子当自强不息!新时代有新时代的使命,有新时代的矛盾,有新时代的精彩!现在,就让朕带你们,踏上大明新征程!”

祐华元年,五月。

朱文奎至国子监,盛庸、符挠等人通过显微镜,展示了血液的秘密,第一次以直接观察的方式,证明了血型的差异。

输血救命,正式从地下走上明面,开始了公开化研究。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