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中文
吾爱中文 > 【剑三·王遗风×谢渊】且拭此长锋 > 第一章·江南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章·江南好

 

公元724年,秋末。

谢渊被天策府外派至密州公干之时,协助密州刺史破获一件连环杀人案,几个犯人悉数捉拿归案,密州百姓无不欢呼雀跃。

将犯人收押后,密州州府又接天策府急报,称这些罪犯还与天策府所查多时的另一桩大案有关,要求将罪犯移交给天策府扬州驻地。

急报所附犯罪证据确凿,刺史不敢怠慢。思及此时正值秋冬时分,东海较为风平浪静,此时行船不仅稳当、也更迅速,于是即刻下令速速备船,又配精兵几人,与谢渊一同押解囚犯南下至扬州天策驻地受审。

然船至扬州还有两日海路时,天降暴雨,海浪滔天,险将船倾覆。更有一诡异利齿巨口海兽,对此船穷追不舍,触手搭在船上,欲掀翻船体、吞吃众人。谢渊尽全力搏杀,终有极限,正思考如何对应,船上忽现一人,竟手持短笛、凌空踏浪,笛音四散、血月高升,当即斩杀此怪。

浪涛退去,谢渊跳至飘浮的海兽尸首上,检视片刻,察觉有异,以随身短刀相试,自海兽脑中得一枚幽蓝海晶。

江南好

王遗风丝毫没在意后面那个跟着自己的人。

不过是两日前海上一遇而已,即使此人有些特殊、让他十分难得地高看两眼,却也还是入不得他游戏红尘之心。

但那人实在跟得紧,且锲而不懈,从再来镇一路跟他到扬州城外,不远不近,可并不上前与他搭话。

王遗风从来没遇见过这样的人,觉得他有趣得很,想看看他要做什么,于是在城外的茶铺前歇脚时刻意隐藏身形,混入人群中消失不见。

那人到茶铺前时,果然没能找到王遗风,然而也不进去,只是提着他的长枪站在路边,神情颇有些懊恼。

王遗风更加好奇,在看到他在茶馆外的柳树下站了一炷香都不肯离去后,终于放开刻意收敛的气息,从藏身的角落走出,绕到他背后,用短笛敲了敲他的肩膀:“跟了我十几里路,怎么,是还有事要跟我说吗?”

谢渊显然没发现他在自己背后,略被惊吓,但很快镇定下来,转身朝王遗风低头抱拳:“恩——”

“别叫我恩公。”王遗风当然猜得出他要叫什么,立刻打断,“举手之劳,不足为道。还是你说说,为什么非要跟着我吧。”

“在下天策府参将,谢渊。”被王遗风拒绝了尊称,谢渊没有死皮赖脸非要接着叫,又一抱拳:“敢问恩公尊姓?”

“我姓严。”王遗风想了想,自己刚离开师父,还是不要太高调的为好,于是隐去名姓,以师父姓氏代之,又随口给自己取一个假名:“单名一个谭。严霜夏零之严,谭言微中之谭。”

“严公子。”谢渊点头:“救命之恩,万谢难表,谢某铭记于心,来日当报。此番跟着你,非是为了再三道谢,而是因为这个。”

谢渊从怀中摸出一物,递到王遗风面前,王遗风低头一看,是一块神异的幽蓝海晶。

海晶奇特,内里似乎有海流涌动,像别有洞天。王遗风伸手略碰一下,便察觉此物通体冰寒,若不是他有红尘心法护体,怕是要冷到人骨髓里。这傻小子,是单纯的不怕冷、还是武功深厚,一路上敢就这么揣着?

王遗风带着点探究打量谢渊。

他这才发现谢渊此人根骨极佳,实则练武的上上之材,特别适合修习外家功夫,一日苦练能抵旁人十日之功。就是似乎身子基础不太好,看他衣着都旧了也没换,一副没几个钱的样子,想是小时挨饿过,稍稍有点不足,不过也不是顿顿挨饿,至少没落下病根。虽然现在这跟自己差不多的个头也算得高,但其实还能再往上长长。

王遗风问:“这是什么?”

谢渊答道:“前日你救完我们便走,没能知道此物来历。风浪平息后,我去海兽身上检视,从海兽脑中寻得此物。我起初没找到你,还在想该怎么打听你的去向,好在将罪犯移交给驻军统领后,就在再来镇看到你了,于是便跟过来。海兽是你杀的,它当然也得归你所有。”

它虽然看起来是个稀罕物什,但王遗风何许人也?少时家里便是鲁地书香名门,后又成为红尘一脉传人,尽拥红尘历代弟子收藏,比这更稀奇的东西他手上多得是,因而根本没把这块幽蓝海晶放在心上。

他现在更关心的是面前这个人。

旁人若寻到这样稀罕的宝贝,莫说王遗风本来不知道,就算让他知道,也少不得要当面和王遗风争上一争。可这人却到处寻他,道是该他所得,将此幽蓝海晶拱手相让。

他是不想要吗?

不,他很想要这块海晶。

这两人谁都不是瞎子,还都算得上武林高手,就算不知道海晶怎么形成的,也知道这是极其少见且特别的锻造材料。以它所制之兵器,定然是神兵。

王遗风手上拿的笛子是师父相赠之宝,而谢渊手上只有一杆天策府发的普通红缨枪,也不知道他怎么用的,枪身磨损得厉害,看起来怕是用不了多久就得再换一把。

王遗风:“这可是宝贝,你怎么不要?”

谢渊摇头:“不是应得之物,谢某不要。”

不想要海晶,这是假话,谢渊不会说。

但谢渊认为,海兽是此人所杀,自己和一船人的命也是他救的,那么海晶自然应该给他。

有趣,太有趣了,王遗风心想。

这个人比王遗风在海上的青梅绕

离长安不远的浐灞平原上,因其地势平缓、水源充沛、气候合适,自古以来便是农耕重地,是以沿着浐河与灞河边上,散落着许多小镇、小村庄,所居住人口颇多。

这里离长安近得很,许多往来行脚商都会在这些村镇上歇脚,顺便走街串巷、贩卖商品,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

这会儿正是春末夏初时节,长安这边还没开始真正热起来,这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的人,跟着自己的温感穿得各不相同,有怕热的在穿薄汗衫,也有不怕热的在穿长袖宽袍,认识的人遇见彼此时若是穿着像两个季节,还都要打趣一番对方的衣着。

小孩儿是最不怕冷的,这不,那头麦田旁边就有几个小孩儿只穿着半臂在做游戏。几个小孩儿嘴里念着民间歌谣,手拉着手在田埂上蹦来跳去。

待几人走到一棵巨大的老树下,却停下了脚步。

树荫底的石头旁坐着另一个小孩儿,和他们不同,这个孩子穿着虽然很旧,但干净整洁、打扮得体,一看就是有教养的人家。他也并不和这些孩子一起玩耍,而是拿着一卷书在看。

“小书生,你又在看书了!”其中的一个孩子笑,“你也想学你父亲老书生那样考科举吗?”

小孩儿合起书,朝他们笑:“是啊,等我中了科举,一定要做个好官,把我治下的百姓都管得井井有条,给他们一方平安。”

他的话说得已经超越这些乡下小孩的认知,同伴们有听没懂,但不耽误他们对小孩儿的友谊:“那行,你慢慢看吧,我们先回去啦!这会儿可不早了!”

孩童们一哄而散,原地只留下了这个小孩儿,还有一个女孩儿。

女孩儿的年纪看起来与他相仿,也只有六七岁,长得倒是乖巧可爱,那眼珠不时转来转去,还颇为机灵。

女孩儿走到男孩儿边上,蹲下来看他手里的书,好奇地问:“《诗》?这是讲什么的呀?”

“是一本从好几百年前流传下来的古人诗集。”男孩儿向她解释:“里面呀,都是一些民间经常在唱的诗歌。要不要我念两句给你听?”

女孩儿十分高兴:“好啊好啊!我听两句,待会儿也得回去帮阿娘打扫家里啦!”

男孩儿果真捧起书,随便翻一页,给她念起来。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一首读罢,女孩儿即使没怎么听懂,也听得认真。

男孩儿合起书,轻声催她:“快回去吧,天色不早,等会儿你阿娘该到处找你了。”

“那你呢?”女孩儿歪头,“怎么不回去?”

“我爹爹去帮隔壁村的张大牛写状子了,让我在这里等他,估摸着过会儿就该回来,我再和他一起回去。”男孩儿解释。

“那好吧!”女孩儿站起身来,往村子的方向跑出几步,又想起什么似的,转身朝他挥手:“我们明天再见,小陶哥!”

“再见。”男孩儿也笑着跟她挥手。

“——紫霞。”

送走小女孩儿没过多久,果然,打道路尽头来了一位中年书生,手里还拿着一把羽扇,一边走,一边扇风。

见到树下读书的男孩儿,他笑着喊道:“寒亭,回家了!”

“来啦!”陶寒亭高兴地把书抱在怀里,朝爹爹跑去,“爹爹,今天怎么样,有没有帮到张大牛?”

“帮上忙啦,给他写的状子,明天就拿到县里去,绝不会出错。”陶父笑眯眯地说。

“那就好!”陶寒亭点头,又问:“张大牛给了多少银钱?”

“没收他的钱。”陶父摸了摸孩子的小脑瓜,慈爱地说:“乡里乡亲的,农忙时节他也帮过咱家不少,举手之劳,怎么收人家钱?”

“爹爹真好,我以后也要做爹爹这样的人。”小陶寒亭牵着爹爹的手,高高兴兴地和他一起回家了。

等父子俩的身影远去,方才小孩儿读书的那棵大树茂密的树冠却动了动,从里面跳出来一个人。

正是王遗风。

王遗风此行本是想去长安,不过念及路途上歇息方便,他选的路是要走浐灞平原。但那些市井小民,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争夺不休,王遗风懒得与他们多费口舌,所以不曾找农家借宿,一路上能住客栈就住客栈,跟客栈老板只有金钱关系,并无深交。

然而到了此地,他在树冠上歇息时,却碰到这么一对父子,交谈言语真挚、爱民之心不曾作假,倒让他升起了几分探究的心情。

王遗风向来想做就做,于是一路上远远地跟着这对父子,看着他们到了村里,受到路边正端着碗、抓着饼吃饭的乡亲们的热情问候,看着他们亦是真诚地在和那些普通百姓交谈,问天时、问家常,而那些王遗风不喜欢的、斤斤计较的乡下人却把家长里短对他们全盘托出,还邀请他们来自家做客吃饭。

两人自然是谢绝了乡亲的好意,因为家里还有人在等着他们。

陶母站在篱门外,笑着看他俩归家。一家三口在门外随意说了几句闲话,陶母牵过陶寒亭的手,一起进房去吃饭了。

王遗风在隐秘的角落等了很久,等到听见他们已经吃完饭,在商量要不要准备歇息的时候,终于去敲开了他们的院门。

很明显,他听见了陶母讶异地问:“谁?”

陶父按下妻子,说:“许是乡亲有事。天色晚了,你就在家里别出去,看着孩子,我去开门看看。”

果然,下一刻走出来的就是陶父,还顺手关上了家门。

见到是陌生人,陶父明显戒备起来:“阁下是?”

“在下游学士子,严谭。”王遗风不知怎么想的,脱口而出的却是这个好久没用过的假名。

他近一年来多来往于七秀坊、长歌门这种风雅之地,因风流不羁、气度非凡而小有名气。按理来说,报个真名也没什么,可偏偏很少见的嘴比脑子快,等王遗风反应过来,对面的陶父已经说:“严公子可有什么事?”

“在下想前往长安,却虑及夜间有猛兽出没,所以准备歇一晚再走。但在这里逛了一圈,却没见着客栈,不知能否在贵府借宿一晚?”王遗风对陶父说。

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他们镇上确实也没有客栈,往常的行客都是在农家借宿,给少许银钱就好。王遗风说话彬彬有礼,长得又是一副翩翩公子的无害模样,陶父也信了他“游学士子”的说辞,打开院门:“贵府称不上,但寒舍留公子住一晚还是可以的,只望公子不嫌弃才好。”

“哪里,得遇收留,已经十分感激。”王遗风向他道谢,随他走进家里。

这个家和王遗风设想的倒是十分相像,看起来没什么钱,家具、物件都用旧了,但整个室内十分整洁、打理得井井有条,连个蜘蛛网都没有,就连窗户纸上的破洞都被仔细糊上。这夫妻二人都是勤快、讲究的人,这点十分合王遗风心意,心里盘算着要给多少钱才合适。

但当他提问给钱多少的时候,陶父却拒绝了:“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严公子来者是客,我们只是借了一张床给你睡,哪有要收钱的道理?”

世人庸俗,总免不得为这几钱银子大打出手,这人却不收,王遗风颇感意外,但还是坚持要给:“陶先生,严某虽是借宿,也会用你家的茶水。即使水不要钱,但把水挑回来也是辛苦,所以这银钱无论如何,都请陶先生受下。”

两人推拒几次,陶父实在说不过王遗风,最后还是收了他二十文。这是一个极少的数字,但这个钱给出去,王遗风安心,陶父收着也没什么压力。

银钱的事情谈好,王遗风才落座。

饭菜已经收了,陶母问他要不要吃饭,自己再给他做一点,王遗风只摇头,说自己带了干粮,给点水就好。陶母便架上柴火现烧水,掰了一点陶父的茶叶,给他泡了一壶茶上来。

陶母忙活的时候,王遗风看到之前见过的那个小男儿就坐在饭桌子对面,拿着白天没看完的《诗》正在灯下专注读着。

想起他白天对着那小女孩念“桃之夭夭”,也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心。

王遗风顿时起了逗弄他的心思:“小孩儿,你读得懂《诗》?”

“读过的,就懂。”陶寒亭答,“即使不懂,也会一直读,读到懂为止。”

“小小年纪便这么努力,想考功名?”王遗风又问。

“当然是要考功名的。”陶寒亭放下书,看着他说:“因为我要做好官,保护百姓!”

小孩儿的眼神单纯又亮晶晶,是未涉世事的干净和坦率。

那样的眼神极其少见,忽然就让王遗风想到了一年前那番奇遇,还有那个让自己略生绮念、最后还是放过的人。

谢渊。

一年过去,他和谢渊不曾相遇,也没有在江湖人口中听到过那个小参将的消息。

的确,区区一个天策参将而已,这样的小角色江湖上一抓一大把,又有谁会提起他呢?

也不知一年光阴,是否把那小参将的锐气磨掉些许。若是那样的话……可惜。

陶父也来桌边坐下,王遗风压下心中念想,正想问问这镇上离长安还有多远,却又听到了院门外有人在喊:“陶书生,您在家吗?”

“像是里正。”陶父又站起来,“严公子且坐着,我去看看里正上门所为何事。”

陶父走出去,和里正压低声音交谈。王遗风内力深厚,听得也分外明白。

原来这里正来,是告诉陶父,县里前些日子出了一起大案,一个男子残忍将妻子杀害,目前证据确凿,按律当送往长安处斩。可这男子家里经商,颇有积蓄,正在上下打点,将那男子的罪行压下,只说是失手,这样便可轻判。

陶父一听,明显动了怒:“岂有此理,轻飘飘便让一条人命的事情盖过去,这些人将国法当成什么样子?”

里正也连连点头:“是啊!且那女子的父亲,还是我们乡里的乡亲,这唯一的女儿殒命在夫婿之手,老父老母在家哭得不成人样!我实在不忍心,所以来请你帮忙,明儿可否和我等乡亲一起去县里,为这女儿争上一争,替这可怜父母讨个公道?”

陶父当即答应下来,又和里正问了些案件细节,送走他,回了屋里。

王遗风见他眉头紧锁,对刚才的事故作不知,问道:“陶先生,里正来所为何事?”

陶父叹一口气,将刚才的事情一五一十对王遗风说了,又道:“这等商贾人家,仗着有点钱就敢藐视国法,鱼肉百姓,我必将给乡亲争到公平!”

公平不公平的,王遗风见过太多世间的不平之事,对这倒不太上心。他更想知道的是,这陶书生是否真的心口如一,是否这一家真的为世间少有之诚实、守信的人。

王遗风便朝陶父说:“这等官商勾结之事,在下也颇为不齿。若不嫌弃,明日我便和你们一起去县里,看看这些人到底如何下作,害了人家的女儿还不够,还不肯偿命!”

陶父看王遗风必是饱学之士,明日有他在场,自己和乡亲的胜算再多两分,当即答应下来。

此去县里路途不短,两人和乡亲们丑时末便起身,赶了几个时辰的路,方才走到。

不出王遗风所料,这县令提前收了那男子家里的钱,早早闭了县衙大门,谁来都不见。

不能硬闯,十几位乡亲纷纷在商量该如何是好。

王遗风对陶父说:“想不到离长安如此之近的地方,天子脚下,还有这等胆大妄为之官,真不怕有人告到长安去?”

“没有路引,谁都出不去。”陶父苦笑着说,“我们能争便争,不能争,也只能将案情如实写在状子上,寄希望于是否有路过的江湖大侠仗义出手,将状子带到长安去,期待择良机、遇好官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全然不知自己对面的这人就是所谓的“江湖大侠”,但那要为乡亲争公平的心却还是那么的一如既往。

王遗风鄙夷那些伪君子,但对这样的人向来是高看两分,心里也起了要帮他们的想法,于是他点点头:“既然如此,我帮你们争。”

他解下腰上那根本来大家都以为是装饰的如冰短笛,持着笛子上前,走到县衙门口,然后……

一脚踹开了县衙大门。

在场所有人都静默了。

这人看起来就是一个富贵公子,怎么会有此等神力?

更受到震惊的是陶父,这是他带来的人,本以为真的只是一位路见不平的游学士子,却未曾想,似乎有着更奇特的来历?

王遗风却不管众人的眼神,转头对他们说:“你们暂时别进来。”独自一人手上拿着笛子大踏步进了县衙,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县衙虽然没开门,但里面守卫的兵卒还在。

见有人踹了大门,众兵卒立刻抄起兵器,将王遗风团团围住:“站住,什么人,竟敢坏我县衙大门?”

“你们这些人还不配知道我的名字。”王遗风冷哼一声,手上笛子一转,这些拦路的人根本没看清楚他的动作,就全部倒在了地上,动弹不得。

很明显的点穴手法,若是碰到江湖高手,不多时就能冲开,但这些兵卒只是粗通外家功夫,根本不懂内力,这没两个时辰,都无法解开。

王遗风卸了这些人的还手能力,方朗声道:“乡亲们,进来吧。”

外面的人这才犹犹豫豫进了县衙,但在看到前面沉着冷静的王遗风,又忽然有了些莫名的勇气,坚定此行要给那女子讨说法的目的,站在他身后,闹哄哄地喊着要县令出来。

县衙大门被踹,这县令再如何也坐不住,很快便整理官袍上来。

本来他有心要给这些胆大包天敢踹门的庶民一个下马威、将他们打个几十大板,然而他刚走到堂前,王遗风轻飘飘看了他一眼,他就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

怎么会有人的眼神和气场比冬腊月的雪还冷、比数九天的水还冰?这人看起来翩翩公子的模样,怎么却像是踏着霜来的?

好在他也是做了多年官,为人有“官样”,也没真的失态。县令强行不去看他,坐在高位上,一拍惊堂木:“下方何人,为何要踹我县衙?”

“游学士子,严谭。”假名而已,王遗风报便报了,且真的从怀里拿出符合身份的路引——昨天晚上现画的,兖州州府开的路引——远远地让他看了一眼,又收着。

县令没深究他的身份:“你们所来为何?”

陶父这时候再顾不上问王遗风他是怎么回事,直接上前拱手,将那悲惨女子和凄苦父母的事情一五一十说了,又拿出提前写好的诉状,让人呈给县令,道:“还请县令明判!”

县令没看,放在一边:“谁跟你们说的,此男子要被轻判?”

陶父一愣,看向里正。

里正也愣了:“县令,前日县衙宣判时分明说……”

“好啦。”县令打断里正,“犯人两日后就要被押去长安了,这个结果尔等可满意?”

押去长安,可能是下狱几年,也有可能是秋后处斩,具体如何,县令没有说清楚。

陶父他们自然想知道具体结果,可县令不耐烦地一挥手:“给此案写卷宗的可是梁师道梁先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此人名姓一出,乡亲们纷纷点头,不再问下去,又赞美几句县令明鉴,陶父也连连点头,和众人一起出了县衙。

王遗风再看了一眼那个县令,县令本来想留他,责罚他坏了大门,可王遗风就这么一扫,那县令如坠冰窟,不敢再言,眼睁睁看着他出了门。

王遗风故意落在后面,果然,那陶父没看着他人,便停下来等他。

王遗风这才走过去:“那梁师道是何人,你们似乎很尊敬他?”

陶父点头:“梁师道可是咱们这儿有名的教书先生,和县里、州里的官都说得上话!他为人正直,常替百姓写诉状、给衙门写卷宗,这件案子经他之手,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王遗风却不太相信陶父的说法。

他当然知道这世间之人有多狡诈,自己出师一年,能遇到谢渊、陶家,已经算十分难得,他可不信这梁师道有这么好心。

王遗风留了个心眼:“陶先生,我就不和你们回去了,准备在县里逛逛,之后去长安。”

他本来就是借宿,陶父也没留他,只嘱咐让他路上小心,随后想起他刚才在县衙的“壮举”,又觉得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笑笑便和乡亲们一起回去。

王遗风目送这帮淳朴的乡下人远去。

他昨日就在陶母的针线篮里放了十两已经绞碎的银子,这点银钱于他而言不值一提,但于这清贫却善良的一家人而言,省吃俭用的话,已经能使几年。

更何况,王遗风看那陶家小儿,虽然年纪小,却似乎是已经属意于同村那个叫紫霞的小姑娘。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知根知底,双方父母该是不会反对,那么少不得需早早备上聘礼,成一对少年恩爱夫妻。这些银子,届时或许用得上,也算王遗风对他们一家的心意。

遇见的好人太少,王遗风总不自觉会对这样的人更好一些。

在这春末的融光里,他又想起那个小参将谢渊,想起自己曾说他:“谢渊,你就是太善良。”

善良又有什么错呢?

王遗风留在这县里,便是想尾随那押送犯人的兵卒,看他们是否真的要把犯人押去长安、梁师道那份卷宗上写的又是什么。

他轻功精妙,当然可以自己翻墙去县衙里面找卷宗看,但王遗风不屑于做梁上君子,且又想看看这件事里涉及到的那些人到底有几分真心、多少假意,所以决定暂时在县里的客栈居住两天。

待得次日,王遗风从客栈二楼下来,却看见一楼大堂坐着几个天策将士,正在吃饭聊天。

王遗风挑眉。

许久没见到天策的人了,这太平年间,他们非公干也很少在外,是有什么要案来办吗?

他暂时收起准备出门的想法,挑了个不远不近的桌子,让店家上了两盘菜一壶茶,边吃边听他们讲话。

那些士兵大概是被管教得好,军纪严明,就算在外吃饭,也没怎么大声讲话。但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王遗风还是寻到一些有用信息。

首先是他们这次的领队,没说名字,只称呼为“头儿”,刚进城就被请到县衙去了,所以不和他们一起吃住。而他们这次的任务是要去长安,给天策府遴选一批新将士。

不必说,这些所谓的“新将士”其实就是各个世家的子弟。

天策府向来门阀森严,对出身看得极重,这个就连作为江湖人的王遗风也清楚。

所谓遴选,也就走个过场,把人带回来而已,一路上还得好吃好喝伺候着,就这样,若是接应的人出身不好,也少不得还要被那些世家子弟讥笑嘲讽。

怎么看这都是个不讨好的差事,也不知道是谁这么倒霉。

那些天策军吃完饭就去休息,王遗风思索一下,出门去买了两日的干粮,次日就在看到那些兵卒从大牢里押出犯人后,也跟在他们后面离开了。

从这个小县城到长安,途中要经过枫华谷,最多也就三日脚程。

这会儿枫华谷的景色远不如秋时那般绚丽红艳,那些高大的枫树还是绿色,但枝繁叶茂,遮阴倒是尚可,隐藏个会武功的高手,当然也不成问题。

王遗风一直远远地跟着那几个押解犯人的兵卒,他们武功低微,也未发现这一路上有人跟着自己。

而在刚上路没多久,王遗风就看出几分端倪。

若真是杀了人、震动乡里的囚犯,那定然是要用囚车押运才保险的。可这些人没用囚车,只给他上了枷锁,牵着和自己同走。对待这个犯人,也不曾疾言厉色,还颇为照拂着。

联想到之前听闻,这个犯人家里是商贾,很有些钱,怕不是已经上下打点好了,让他少受些苦。

王遗风因此更加质疑,这样的人,真的会被那个见钱眼开的县令判死刑吗?那个所谓的写卷宗的梁师道,又的确值得父老乡亲们的信任吗?

以及,陶书生照着里正的说法,给那个女子父母写的伸冤状他看过,其中情节,虽然里正和陶书生不觉有异,但王遗风何许人也,看了一遍便觉得有几处不对。

首先,那个女子是在县里逛集市的时候,因容貌昳丽而被犯人看中,知道是清白人家的女孩儿后三书六聘、明媒正娶回来的,自然在外人看来夫妻和睦、伉俪情深,实乃天造地设的一对。

他在走访县里那些普通百姓时,也听他们说,根本没看出来这平时是个正常人的小公子,对新婚不到一年的结发妻子竟然下手如此残忍,将妻子活活打杀,还抛在郊外,要不是当夜正好有猎户未归路过发现尸首及时报官,那可能连凶手也抓不到。

旁人只感叹这人心隔肚皮,枕边人也难信,但王遗风却觉得,这事儿没有如此简单。

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般熟悉,这个人怕不是老手,只是以前事情没闹这么大,所以无人知晓。

果然,随着王遗风的调查,他从邻居和路人口中知道了这起案件中更多不为人所察觉的细节。

因为犯人家里经商有钱,所以日常生活都买小厮婢女在照顾着。但奇怪的地方在于,人从来不在本地买奴仆,最多只短期雇佣的马夫这种可以随时换的人。他们对外只说大家都是同乡,要签卖身契的活儿,不忍奴役熟人。

那些奴仆来这里,短的会出现几个月,长的好几年,但结果无一例外都是消失。不过这家人做的粮食生意,因在丰年以正价买入、荒年也平价卖出而颇得人心,所以风评都还不错,当他们说这是又把奴仆转手卖给了别人、或者自赎其身回家了,大家也相信,不曾过问。

王遗风听完,已经大概猜到那些人的去向。

怕是早就全被这人面兽心的东西杀了,所以处理妻子的时候才那么熟练。

他知道这世间最为大奸大恶之人,往往披着一张像模像样的人皮,看上去是个正人君子,背后却做着恶心下作的勾当。

而有一种恶人,他们作恶不需要什么理由,只是觉得好玩而已,还会从恶行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

这犯人可能就是这样的恶人,以恶行取乐,家里还帮着遮掩,才不断在外地购买奴仆。这些奴仆愿意去往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肯定是家里遭了重大变故,或成了孤儿、或成了鳏寡,总之,他们雇佣的都是一些悄无声息消失后无人会在意的微尘。

可再小的微尘,也会努力想要活着。

这人无端剥夺他人数条生命,实在是天不容!

王遗风在推算出这人干过什么坏事后,早已决定,就算是他没被判斩,自己也定要结果了此人,不可再让更多的人受害。

他打定这样的主意,更是想知道那梁师道的卷宗上写了什么。偷听他们的谈话,或者干脆抢过卷宗,都是不错的主意。

于是王遗风以轻功快过这群人一步,提早走到一处有着水源的山壁旁,见水清冽,捧起喝了一点,认为水质不错,料定他们走得口干舌燥、必定会在此补充储水,于是飞身而起,藏身于高大的枫树绿冠上,完全没入那些叶子中,寻不到半点痕迹。

果然如他所料,等待半个时辰,这些押解犯人的兵卒也看到了路边这处活水,纷纷表示要暂歇一会儿,喝饱水、吃点干粮再走。

他们把犯人安置下树下,拿水囊打满水,一点点喂给犯人,也不知到底收了多少银钱,这伺候之周到,一点也不像对待死囚的态度。

那犯人也的确不见外:“我饿了,给我弄点吃的。”

自然有兵卒拿出干粮,掰成小块喂给他,边喂还边挤出谄媚的笑,说:“这天气热起来了,肉包子买来放不了几时就要坏,委屈公子吃点硬饼,到了长安、送去刑部之前,咱们再带公子吃点好的。”

犯人哼哼唧唧什么,似乎是对这个饼不满,但最终没闹脾气。

王遗风在树上暗想,还要去吃点好的呢,这像是个死囚吗?那梁师道的卷宗定然有问题,此人估计是死不了,大约是准备送进去关几年、待万一大赦天下还能提前放出来罢!

他还在考虑是下去抢过那卷宗看个明白,还是继续按兵不动、到长安再说,就又听给犯人喂馒头的兵卒说:“公子莫生气,且放宽心,有那陶书生写的状子给你做辩护,你这不过是几年牢狱罢了,等你出来,咱们县里再叙!”

王遗风一愣,不是梁师道写的吗,怎么变成陶书生了?

陶书生的状子他看过,句句是为那可怜女子伸冤,老父老母之惨状亦写在其中,令人读来不忍。这份状子还是他俩在饭桌子上点着油灯边商量边写的,且夤夜起身,那边房间一夜不曾有动静,陶书生绝无可能再写一份,这又是怎么来的雕栏彻

当夜,谢渊喂完马回来,说自己明天不知还要风尘仆仆跑多久,所以只随便梳洗了一下,再抱走多的那床被子去睡外间,道是自己要很早离开,也还没仔细洗澡,不好和王遗风一起睡。

王遗风拦不住他,也随意了。

次日,谢渊果然出门得更早一些,等王遗风起来的时候,外间的榻上只留下一床叠得整齐的被子,被子上还有用一把短剑压着的一张纸。

王遗风捡起来一看,是谢渊写下的自己要去的地方,说办事去了,兵器没带,不知何时才回,吃饭不要等。

那个字迹不说让人看得艰难,也确实歪歪扭扭,王遗风都有点看不下去,心道这傻子一天到晚就知道舞刀弄枪,这字怎么不练好看点?

随即转念一想,谢渊明摆着是苦出身,年纪小点的时候认不认字都还两说,爬到如今的位置,全靠他这几年付出的比旁人多百倍的勤奋和努力,怎还能苛求他如自己这般提笔成章。

王遗风摇摇头,把那张纸搁回原位,又拿起短刀,拔出刀鞘看。

这是一把十分普通的铁质短刀,刀鞘是木质的,兵器铺子几十文就能买一把,大多数军人都会携带,日常切肉、拆信都很方便。因为用途多,小兵又不讲究,一般都用得油腻腻的,或者干脆刀身生锈。

谢渊这把却不,虽然用的时间长,已经旧了,刀刃也不甚锋利,但养护得当,也很干净,看来他是每次用后都仔细清洗擦干。

谢渊虽然经常说自己出身行伍是个粗人,做事却一点也不粗糙,只要有条件,还是会让自己整洁干净。

王遗风再放下短刀,看向靠在墙上的那把长枪,慢慢走过去。

幽蓝色的长枪,初看没什么特别的,但轻轻一摸,触手生凉,细细看来,隐隐又有流光溢彩,当是一把神兵。枪身也像是量身定制过,与普通红缨枪不同,似乎更适合谢渊所练武学使用。

这些特点,都将这把枪的原材料指向了那个东西——谢渊从海怪身上挖出来的幽蓝海晶。

那是王遗风和谢渊认识的开端,他也是王遗风在出世后首次遇到的心循真源之人。

因为遇见得过于容易,王遗风还差点以为是自己把人心看得太复杂,这世上的纯净之人亦不在少数。但一年过去后,他再看来时路,察觉亲眼见过的这种人还是只有谢渊一个,方知此次相识之珍贵。

“木头。”王遗风对着那把枪轻轻地说,“你的主人更是块木头。”

枪当然不会回答他,只在晨光中安静地闪烁着光泽。

王遗风默了片刻,又说:“不过,做一块木头也没什么不好的。这世间之人,甘做木头的也不多了。而我嘛——”

他再次顿了顿,才接着说:“我就喜欢木头。”

白衣公子转身拂袖离去,似乎心情还不错,衣袂翩然,步伐轻快。

谢渊这头,公事就进行得不怎么愉快了。

为了不犯皇帝忌讳,天策府在长安城内没有驻军,当然,谢渊这样的天策将领、李承恩心腹,也是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的。只能是洛阳那边临时有事,派人来了,便在兵部的地盘扫个屋子出来一用。不过因为本质上并不属于一个部门,所以兵部只借屋子,没有下人,须得自带。

谢渊不用下人,便无所谓这些,好在今天兵部值守的人也比较客气,帮他们打扫之后,还给他们上了两壶茶水,让他们解解渴。

然而,那些“选拔”进天策的新人,一个比一个架子大,谢渊一边听几个手下轮流进行琐事汇报,一边等到下午,他们都把干粮吃过,算算时间,城门都该关了,却硬是一个人都没来。

唯一一个最有“礼貌”的那个人,也只是差了个小厮,道是我家公子一早就出城游猎,有什么事情给小厮说一声,没事的话到该走的时间去府上叫一下,他知道走。

要是真在天策府,敢有人这样藐视军令,早被李承恩严惩。然而这里是长安,不是洛阳,天策府的名头唬不了人,李承恩的手令也没有大用。

谢渊知道这些,只能硬生生压着火气,最后还是算了,告诉小厮,定下去洛阳的时间后会有人通知他们。

他坐在堂上,旁边他的手下小心翼翼看他的脸色,见他虽然隐有不悦,但终究没发作,才小声说:“参将,咱们哪天走?”

“这个,需要等和长安这边的人商议过才知道,三天后再议。”谢渊答道,随手端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

不太好喝,他心想,就算他不懂茶,也喝得出来,这还不如昨晚客栈给他们上的那壶茶水。

——当然不如了,这虽然是兵部,然而给天策府一名小小参将喝的茶,自然只是最普通的那种。可王遗风叫人上的茶,则是蜀地才有的蒙顶石花,还是最顶级,一壶的价格,就能顶谢渊一个月军饷。

……虽然最后还是被谢渊当水给一口闷了,没品出什么大的滋味。

几个手下听了他的话,互相对视一眼。

谢渊当然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这些是他平时用惯的亲信,专门挑的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年轻人,也都是些老实的闷葫芦。他们来自穷人家,苦出身,没门路,平时不受重视,只会勤奋,但正合谢渊之意,将他们带在身边,也有让他们少受点欺负的意思。

长安,在此之前,是这些年轻将士只会在梦里才能看到的地。好不容易来一趟,虽然是个没人干的倒霉差事,无论如何也想好好游历一番。

谢渊轻扫一眼,看见他们期待的眼神,还是笑着松了口:“只要别惹事,也别去什么青楼红楼的,就随便去哪儿玩吧。三天后咱们再来。要是有急事,期间到这里找我。”

他说出客栈的地址,有个手下明显已经先行了解过一些,说:“参将,那可是长安非常有名的客栈!住一晚一定要很多钱吧?”

谢渊“嗯”了一声,带着开玩笑的语气说:“可能吧,我也不知道。来长安的路上正好遇到个老朋友,他非要我跟他一起住,所以是他付的钱,而我这种没本事没钱的人,正好还能住外面给他看门。”

他这么一开玩笑,堂下的几个手下都笑了。

有人跟着开玩笑:“参将去给有钱朋友看门,咱们哥儿几个没那福气,也没钱去花天酒地,还是就住兵部这边,给兵部看门吧!”

但玩笑归玩笑,他们跟谢渊日久,心里都清楚,自家参将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也向来两袖清风,从不借着身份在吃穿用度上铺张浪费。能让他同意一起住这么好的客栈,他和那个朋友定然是非同寻常的关系,此人也定然是一个光明正大之人。

几位手下得了谢渊的许可,明显都高兴不少。

不过,其中一人又想起另一件事,神情严肃起来:“参将,我等在来长安的路上,正遇见那个县的人在背着死尸往回走,还拿着您的白羽箭,他们说,这个案子被您拿到了天策府这边。虽然我等都认为您做得对,罪大恶极之人应当立诛,府主也定会认可此事,但那些人……参将,这件事情你挑不出什么错处,所以他们明面上不会说什么,可指不定怎么想办法给你使绊子呢。”

谢渊手里转着那个喝空了的杯子,语气仍旧平淡:“那就随他们。我谢渊行得正做得直,这桩案子就算拿去李府主面前公论,他也定然会认为我做得对。我等天策之人,见穷凶极恶的罪犯有机会逍遥法外却不出手,才是对不起凌烟阁里的那些画像。”

他说得随便,这些手下却都知道,谢渊这些年过得有多难,而这件事在之后又会被拿来怎么为难他。

在场的人都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出来的孩子,因着有点小功,才从普通军队被选拔到天策军,却在门阀等级森严的天策府极难出头,好在还有谢渊赏识他们,带在身边,免受许多白眼。所以他们对谢渊的努力和谢渊的不得志看得最透,因为那不止是谢渊,也是他们。

话已说完,谢渊摆摆手,示意他们可以走了。

但刚才还兴致勃勃要出去游玩的手下们这会儿却你推我让,谁都不肯走,吭哧吭哧的,就挤在谢渊身边。

谢渊看得又好气又好笑,更多的,还是因为他们关心自己,心里起了暖意:“好了,既然你们都知道这事我没错,那我也不会有事的。再说,就算有人要给我使绊子,上头不是还有李府主给咱们撑腰么?都是些大老爷们,腻腻歪歪的,像什么样子?去去去,自己玩儿去!”

那几个手下这才出去,勾肩搭背的,到处玩去了,就剩谢渊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屋子内,方才还笑着的神色慢慢冷下去,又变得沉郁。

按计划,他现在无事,应该直接回客栈,“严公子”还在那边等着他。可不知怎么的,谢渊却暂时不想那么早回去。

无他,谢渊心里有事。

刚刚那些手下说来说去,废话和正经话都说了一堆,但其实有句话,是没有一个人敢问的。

——那就是,明明可以把活人扣下,交给他们直接押去天策府,这是最稳妥、也最符合谢渊性格和办事风格的做法,可他为什么要偏偏当场把人杀了呢?

不是他杀得不对,那个人万死难辞,看过真正的状子、了解到案件细节的人都知道,而是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往常的谢渊会做的。

谢渊是个极度遵守规则的人,他想要出人头地的事情全天策都知道,他被人打压的事情也全天策都知道。可谢渊从来都不争不抢,只会在别人打压他之后,他加倍努力,让人再压不住他,如此这般,才一步步爬到现今的位置。

虽然还是只为一名小小参将,但这个位置,是谢渊付出比那些勋贵子弟十倍、百倍的努力才得来的。天策府的旋指轰枪,在谢渊之前只有两个人练成,他开始练的时候,无人会信他练成,因为那是就连李承恩都放弃了的绝学。

可是谢渊练成了,让那些眼睛从不往地上看的人再不敢不把他放入眼里。他得来的一切,虽是经历万难、虽不断被打压,他却仍旧遵守规则,哪怕他知道,那些迂腐的规则是没有道理的,但在没有足够强的实力去重写规则之前,谢渊不会做无用功。

他会在走到某个足以翻手为云覆手雨的地位后,改变他认为不合适的、陈旧的条规,可在此之前,谢渊仍旧是个“守规”的人。

所以,他在枫华谷杀人的事情,是解释不通的。

那些手下不敢问为什么,其实,谢渊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他在从那个县城出发之前,的确想的是拦截罪犯,再差人把犯人押去洛阳,由天策府来审。但这样的计划,在他于枫华谷的树影中看见那袭白衣之时,已经注定不可能完成了。

“严公子”是怎么杀人的,别人可能不知道,谢渊却绝不在这些人之列。他的命就是“严公子”救的,他见过不染尘埃的白衣在瞬间就能让蓝色的大海变成和月亮一样的血红色,只要“严公子”拿起他的笛子放在唇边,那他想杀的人就难逃一死了。

那么远的距离,谢渊都能一眼认出是他,更认出他的动作。此时要拦,是来不及的,且“严公子”要杀此人,此人就不可能活着走出枫华谷。

那么现在谢渊能做的事情只有一个——他来杀人,把事情担在天策府身上,在李承恩力保之下,他不会有事。否则,“严公子”虽然杀的是该死之人,却也要背上命犯的名头,那样的结果,是谢渊不愿意看到的。

谢渊放下茶盏,眉目间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绪。

严公子……

那头,王遗风知道谢渊去兵部后多半不会很早回来,所以先只自己在外面吃个饭,然后继续逛着,看看长安有什么好买的东西。

其实这也是他山雨歇

当夜,王遗风独自坐在卧房里,静静听着外间谢渊已经睡着了的呼吸声,对着桌上那两个盒子看了许久,手里的白鹭霜皇笛几次送到唇边,却终究还是犹豫不决,叹息一声,将笛子放回床头。

说是送给谢渊的礼物,但他还是暂时送不出去。

怎么送?以什么身份送?谢渊收不收?都是他要考虑的问题。

的确,以他现在和谢渊的关系,平时一起游玩他出钱吃住,谢渊是不会就这点小钱和他掰扯清楚。但正经的礼物可不同,不年不节、也无因无由的,忽然送他这么贵重的东西,谢渊定然不会要。

买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只觉得它太适合谢渊,是以满心都想着要给他。可是真到手了,又顾忌这样、顾忌那样。

说来说去,还是他们之间,仍旧不是王遗风想要的那种关系。

是要和谢渊有比挚友更亲近的关系吗?连王遗风自己都不知道。

他对谢渊的那种感情,并不只是单纯的爱,抑或是欲。谢渊的外貌、谢渊的身份,他从来都不在意,就算不在海上遇见,但若是在别的地方相遇,谢渊还是这样的谢渊的话,王遗风照样会“看见”他。

他从头到尾“看”在眼里的,只有谢渊这个人,仅此而已。可他想要个什么样的谢渊在自己身边,他也说不清楚。

人心,果然是世间最复杂的东西。

王遗风坐在床边,就着窗外的月光,看着自己的白鹭霜皇笛,眼神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纠结。

他们红尘一脉所习心法中,其实有个不传之秘,那就是可以制造一个“幻象”,让人看见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东西。中了这个幻象的人,在红尘弟子面前再无任何秘密,问什么答什么,且清醒后毫无所觉,不留痕迹。

他犹豫过几次要不要对谢渊用这个秘术,来让自己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可是,这样得来的答案,真的有必要吗?

就算他听到的是想听的内容,但清醒后的谢渊仍旧一言不发,这个答案,还有知道的必要吗?

王遗风最终还是关上了窗子。

也罢,还是他自己去努力拿到那个答案吧。

而且,他还没有告诉谢渊,自己真正的名字呢。

次日,本来他们在前一晚说好要早起,去曲江池尽兴游玩一番,可天刚亮没多久,王遗风还未起身,就听到有人敲门,伙计细声细气地问:“客官,客官?下面有人找您。”

王遗风正想着谁呢,能找到自己头上,那头谢渊已经打开门,问:“谁找我们?”

“是天策府的人,说是谢参将的手下,您就是谢参将吧?”伙计说,“坊门刚开就在外面候着,或许是有急事。”

王遗风心想,这些人也是会找时间,昨天谢渊还刚在兵部回来,说要休息三天再议,无事不会再去,这就赶着让他继续劳累?

他没起,听着谢渊轻手轻脚和伙计一起下楼,没过多久又听见他上来,在外头忙活一阵,关门走了。

王遗风等他离开才起。果然,和昨天一样,又在榻上看见那把熟悉的短剑,和被短剑压着的纸,以及谢渊狗刨一样的字。很简短,只说出事了,今天不一定能回,如果没回,不要等他。

王遗风往榻边一看,长弓和箭囊倒是还在,但谢渊带走了他的枪。

这可非同小可。他本是天策府之人,身份相对敏感,在长安虽是公干,也最好不要带兵器出门,更别说这还是他量身定制的神兵。谢渊这架势,不像是要去处理事情的,倒像是要去打架的。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