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医院都穿了 第172节
到时候连同农经一起呈到润和帝面前,无论如何都是大功一件。
从清晨到夜晚,主簿和刀笔吏记录得眼胀手酸,但望着一撂又一撂、写得满满当当的纸页,内心雀跃又有着难以言说的满足。
事实证明,门诊护士长金燕的心算和目测能力确实很强。
等第一批上山的农户们领了药离开医院时,刚好是门诊下班时间。
绚丽的晚霞把医院和宿舍都映成了深浅不一的绯红,连营养不良的农户们脸上都带着红光。
在工部能工巧匠们的努力下,两日时间就在桃庄建造了可供农户们居住的简易房,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往返的时间。
门诊大厅的巨幅电子屏上,红色字体显示:“飞来医馆系统第十一项任务,完成进度627/2000,完成率313。”
门诊的医护们收拾完东西,到一楼看向电子屏,长长地舒一口气,嗯,虽然第十一项任务的要求很多,但现在看起来,完成任务的时间远没有预想得多。
只要病人够多,完成任务不是问题。
正在这时,司农寺的官员们整齐划一地走到医护面前,郑重其事地行礼。
医护们望着司农寺的官员们,正准备飞快开溜,而护士长金燕和皮肤科主任赶紧上前阻止,再次申明,飞来医馆自有礼数,无需行如此大礼。
因为临出发前,魏璋和太子都提醒过他们,如果飞来医馆的医护们不愿意他们行大礼,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官员们行礼不成,立刻取出这次带上山的礼物,提前准备的端午节礼物。
为了端午节礼物,司农寺卿专门到国子监找了魏璋,打听医仙们的喜好。
魏璋说,一般来说吃食照单全收,金银珠宝这些无所谓,但是他们对大郢特色的手工艺品很有兴趣,说完又回去上课了。
大郢的上巳节、清明节和寒食节靠得非常近,这三个节都已经过去,天气也越来越热,再按节礼相送实在不全时宜,所以司农寺官员们绞尽脑汁决定送端午节礼物。
端午节礼物包括,赛龙舟获胜队的奖品,彩缎和银碗一对,每个科室都有一份;百索九子粽六十六匣;菖蒲、艾叶、雄黄、钟乳等药材各六匣;五彩丝缕编制的手环,满满两大箱,保证飞来医馆人人有份。
皮肤科主任和门诊护士长,以及医护们,望着堆了半个大厅的礼物,啊这……
正在这时,门诊二楼传来郑院长的声音:“收下吧,礼轻情意重。”
于是,双方互相道谢。
接到消息的保科长带着志愿者们和小推车,把药材送去中药房,其他礼物送到每个科室。
于是,每个科室的医生办公室里都放了银碗,护士站放了彩缎。
然后大家都好奇百索九子粽是什么,打开装粽子的匣子,提溜出一串九个小粽子,小巧玲珑又可爱,哦,原来这就是九子粽啊。
这么可爱的小粽子,吃呢?还是吃呢?还是吃呢?
农仙秘法
还是傍晚时分, 小徐收到农户们体检完毕下山的消息,就向郑院长申请译语人。
下班后的译语人组听到郑院长的询问,争先恐后地报名, 生怕轮不到自己, 值夜班无所谓, 反正飞来医馆有咖啡,重要的是播种。
郑院长没办法,安排了五个译语人下山。
小徐和老徐两人领走了食堂仓库所有的红薯、土豆和玉米,装满了徐家的大皮卡车从“天梯”下到桃庄, 五名译语人坐在皮卡的后面,保护这些珍贵的种子,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当农户们以及桃庄村民们看到天梯里缓缓驶出的大皮卡时,都瞪大了双眼, 张大的嘴巴能塞进一个鸡蛋,这就是国都城里流传的力大无穷的“大铁马”?
司农寺治下的老农们, 第一时间认出坐在副驾上的老徐,把夜灯戴在头上就跑了过去,特别热情地打招呼:“大农仙!”
老农们这一跑,其他农户们也跑起来。
开皮卡的小徐立刻踩刹车对译语人说:“把司农寺官员们请来, 让他们都回去,万一被车撞了会死的!”
译语人组立刻下车,让农户们都退下, 同时请来司农寺的官员们。
一阵混乱以后,随着司农寺官员们的到来,又变得井然有序。
因为司农寺少卿田进的按排合理, 司农寺卿沿用了三个分组。
趁着日头长,老徐负责教土豆组的农户们识别土豆的芽点、分切、然后埋在草木灰里保存。
于是, 桃庄农户家的菜刀以及各种刀具纷纷上阵,隔得老远也能听到切土豆的声音。
小徐教红薯组的农户们识别红薯的芽点、分切与保存,在一对一教学、保证每个农户都能正确操作以后,小徐就去搬玉米。
食堂库房的玉米都是新鲜的,没有经过蒸煮和其他加工,所以可以当种子种植。
小徐又教玉米组的农户们,怎样既快又好地掰玉米粒,并保存。
司农寺的官员们知道农户们的特性,主簿和刀笔吏对着三种农作物画图、标注忙得不亦乐乎,官员们也分成三组,保证农户们的操作符合小徐农仙的要求。
而老徐就监督官员们,看他们是真懂还是假懂,这些种子数量不多、每一块每一粒都很珍贵。
播种这事情关系到每位官员的前途,自然每个人都非常认真。
译语人组遇上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因为恶补期间和上任之后,学习内容涉及农耕的非常少,所以翻译起来就很困难。
好在,徐氏父子俩都很有耐心,翻译不了就动手给农户们看,一点点纠正。
而译语人组在屡屡受挫以后,换了思路,飞来医馆的物品,大郢都没有,干脆全都读普通话,也就是原音。
农户们第一次听有些困难,第二次听就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