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3李敢和卫青、霍去病的冲突:【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票骑将军去病怨敢伤青,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为讳,云“鹿触杀之”。】
刘彻:没错,李敢被鹿撞死了!
瞧着很有点霍去病模样、勇于为自家亲爹辩白的奶娃娃,卫青笑了起来,暂且放下刚才的小插曲引他们父子俩进府。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处事方式,卫青并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霍去病。
只是如今霍去病年纪轻轻便为万户侯,身边聚集的都是些夸他捧他的趋利之辈,引得他行事愈发有些肆无忌惮。
卫青领着霍去病父子俩往里走的时候,不免又叮嘱了霍去病几句,让他莫要与李敢为难。
李广一家俱是勇武好战、忠君为国之人,李敢如今接替李广成为郎中令,时常在御前出现,平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还是和气些为好。
李敢也是因为李广之死才会那般冲动,说出去旁人也只会夸一句至孝。
卫青道:“此前他可是跟在你麾下的,你应当也知晓他与他父亲一样是难得的将才。今日之事你莫要与旁人提起,省得横生枝节。”
若非李敢登门碰巧被霍去病给撞上了,卫青根本不会把这事儿告诉他。
霍去病与卫青确实是截然不同的性情。他光是听着卫青这么说就很是不满,冷声说道:“为什么不提?照我看今儿就该去和陛下说说,好叫陛下知道他有多不满陛下对舅舅你的封赏。”
旁人都说他们都是因外戚身份而幸贵,霍去病觉得这没什么不好,他们一家确实是这样入了刘彻的眼。
自从二姨母当了皇后,他大姨母便被陛下许给了与曾给他当太子舍人的公孙贺,他母亲也被曲逆侯陈平的后人陈掌娶作正妻,自此卫家满门显贵。
而他这个母亲早年与小吏私通生下的孩子也因此而早早在御前露了脸。
许是因为从小没受过谁的轻慢,霍去病觉得外戚身份无损于他的战功,他因这个身份而得了机会是事实,没必要藏着掖着或谨慎小心。
卫青这个万户侯可是刘彻亲封的,李敢对卫青不满就敢跑来拔剑硬闯入府,这不得找刘彻告个状?
卫青摇着头说道:“这等小事,还是别扰着陛下了。”
正是因为如今卫家贵不可言,算上他封侯的三子后食邑近三万户,他才越发要谨慎低调。倘若他当真得意忘形,那些早便瞧他不顺眼的人便该出手了。
自古以来外戚坐大能有什么好下场?远有吕氏亡族、近有魏其侯弃市,都是他们须得铭记在心的前车之鉴。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霍去病知道自己同样劝不动卫青,只能冷哼道:“若是再有下次,我绝不饶他。”
霍善被霍去病牵着走,听他们舅甥俩说了一路,一句都没有听懂。只霍去病最后这句他听明白了,立刻同仇敌忾地应和道:“不饶他!”
霍去病听霍善这么一插话,心中那几分不快倒是散了大半,直接伸手把他抱起来问道:“你怎么不饶法?”
霍善道:“我也练剑,以后我来打他,不用您动手!”
霍去病乐道:“那我得留着他给你打,不能现在就把他给打没了。”
就这小子的小胳膊小腿,什么时候才能打得过李敢那么大一汉子?
卫青听着他们父子俩的对话,有点头疼。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么小一孩子跟着霍去病,以后脾气不会和霍去病一个样吧?
不过能有这样的胆气还是不错的,想来以后也能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几人很快见到卫伉三兄弟。
三个孩子年岁其实差不多,卫青没娶正妻,三子都是侍妾所出,所以只分了个长幼,别的就不怎么讲究了。
他过去常年在外征战,没空考虑正儿八经地成个家。如今膝下三子俱已封侯,卫青娶亲心思就更淡了,现在这样就挺好。
他本来就不是重欲之人,所求的不过是家宅安宁,自己外出征战时不必有太多牵挂。
卫青把三子介绍给霍善。
卫伉三人皆颇为崇拜霍去病这位封狼居胥的表兄,知晓霍去病有了个要喊他们表叔的娃后都期待万分,这会儿瞧见粉雕玉琢的霍善后更是喜欢得不得了,轮流拿出好吃的好玩的哄霍善。
霍善在村里就是个孩子王,非常习惯这种自己走到哪都受欢迎的情况,没一会便亲亲热热地喊他们“伉叔”“不疑叔”“登叔”。
喊得骤然升格当叔的卫伉几人怪高兴的。
见几个小孩很玩得来,霍去病也放心了。想留霍善在长安,总得给他找些适合的玩伴才行,要不然他可能会吵着要回去。
霍去病趁机和卫青讨教怎么养孩子。
卫青都是三个孩子的爹了,肯定有那么一点心得的吧!
若是在此之前有人对霍去病说他会对养孩子感兴趣,霍去病肯定会嗤之以鼻。可现在看着霍善格外黏着他师父李长生,霍去病心里不免生出点较劲的心思来。
胜负欲这种东西,谁都说不清它什么时候会冒出来。
卫青其实也没怎么亲自带过娃,不过难得霍去病有这个想法,他当然是鼓励居多。
两个常年在外带兵打仗的当世名将在大谈(彼此都不擅长的)育儿经,霍善那头却已经向自己三个表叔开启大忽悠模式。
先是表示他们家大则大矣,没有灵魂。
当卫伉三人问他要怎么个有灵魂法,霍善就开始给他们吹嘘他在村里的大院子,早上天还没亮,外头的母鸡就咯咯咯地叫了起来,他一起床就可以跟师弟去摸鸡蛋。
黄母鸡刚生出来的蛋!摸起来还是暖暖的!自己摸蛋自己吃,特别棒!
去年他们还在宅子外面亲手种了三株榆树,这是县里派人下来宣讲的,说是每家要按人头数种树,他一棵,师父一棵,师弟一棵,正好三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