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这一大片的地皮用来建了一座时代中心广场,三年后,许苏高中毕业,这里才勉强初见模型,等到十年后,这个广场会成为昌市标杆式的建筑,整个城市最繁华的地段,连带着许家分到的那套福利房价格都水涨船高。
这么大的项目,也只是他事业版图上微不足道的一块。
~~~~~~~~~~~~~~~~~
日子一晃儿到了八月十日。
睡了几天沙发,许苏也睡的有点习惯了,一觉睡到早上六点起床,等她将一切收拾妥当许卫平两口子才起床。
今天是陈淑兰陪她去报道,纺织厂忙的很,许卫平走不开。
等吃完早饭,陈淑兰交代了儿子几句,母女俩提着准备好的东西就出了门。
工业区这边离市一中不远,有直达的公交车,走出巷口再走个一百米左右就是公交站台。
2005年,私家车还没有十几年后那么普及,是以此刻在站台等车的除了许苏外,还有三个看上去就是送高中新生去报道的家庭,就是不知道是去哪所学校的。
陈淑兰不认识人家,也没有打招呼的想法,她指着站牌对许苏说:
“苏苏,你记着咱们这去你们学校的公交车是528路,每辆车的车前头都有写,刚开始你先坐公交车上下学,等过些时间熟悉了路线再骑家里自行车去学校,这样不用等车也方便。”
许苏点头,这条路她走了整整三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老工业区到市一中骑自行车需要半小时,而坐公交车的话十分钟左右就够了,的确近。
陈淑兰说是先坐公交车上学,实际上她还不知道高中生六点半就要到学校开始早读,意味着走读生的许苏六点多就得出发,而六点多最早的公交车都没上班。
第7章 “老师,我们来报道。”
所以,许苏走读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骑自行车,上辈子她路都没认熟,就一个人骑车往返了。
公交车稳稳的停在了市一中公交站台,一下车就看到不远处校门口围满了学生家长和学生,还有一些三轮车,私家车堵的水泄不通。
就连公交站台这都有十几个扛着被褥桶子的学生家长和学生们,这么热的天,许苏甚至看到还有几个人提了热水壶。
这些都是地方县城的新生,他们家不在昌市,一入校就开始住校,这年头打车没那么方便,来一次市里不容易,很多住宿需要的东西,家里有的都一次性带齐了。
许苏看着有些羡慕,她也想住校,可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她提了一嘴,就被驳回了。
用陈淑兰的说法,市一中离那么近,不回家住跑去住什么校,在爸妈身边还没几天就跑去住校,外人听了还以为他们薄待女儿呢。